EN
《战国 铺首弦纹青铜鉴》

口径40.5厘米,高15.3厘米。

此铜鉴口沿齐平且薄,束颈有肩,兽首耳两对,衔环,一环失。腹部圜收,底平。上腹部与耳齐平一圈饰弦纹,弦纹上下两部分饰以蟠虺纹。

鉴是古代青铜器之一,亦是古代盛水或盛冰的器皿。形体一般很大,像盆、大口、深腹、无足或有圈足、多有两耳或四耳,大多是圆形器,偶见方形器。鉴初为陶质,也就是大陶盆。春秋中期始有青铜鉴,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,入智君子鉴、齐候铜鉴吴王光鉴、吴王夫差鉴、曾侯乙冰鉴等都是带有铭文的青铜重器,战国后期,鉴在中原地区已不多见,但在南方越人墓发现,如广东罗定背夫山的青铜鉴就是越文化器物。西汉时期,鉴在中原地区又有发现,如陕西西安高窖村出土的上林鉴。但时间不长,到东汉时已基本绝迹。春秋战国之际,青铜鉴的制作达到高潮,南北二地都有形制宏大,制作精美的青铜鉴。北方出土的主要是晋器,如河南辉县的智君子鉴、太原金胜的夔凤纹鉴、山西侯马的蟠螭纹鉴、河南辉县琉璃阁的龙兽纹四耳鉴等都是晋文化器物。

关于鉴的用途,大致有盛水、盛冰、照容三种。第一是盛水,《说文·金部》:“鉴,大盆也,用以盛水。”第二是盛冰,《周礼·天官·凌人》云:“春始治鉴。”郑玄注:“鉴,大口,以盛冰,置食物于中,以御温气。”鉴用以盛冰早已有之,如出土于安徽寿县的吴王光鉴,腹内有四枚可以架冰的游环。也有的和其他器物套合使用,冬天可以温酒,夏天可以冰镇,用作食物保鲜。如湖北随县曾侯乙冰鉴是和缶套合,河南三门峡上岭村的方鉴和罍套合等。鉴分大小两种,也可是大鉴和小鉴套合,空隙处放入冰块或注入热水,以作食物保鲜。第三是用做照容,即相当于现在镜子的功能,故《广雅》:“鉴谓之镜。”在青铜镜尚未普遍盛行的时候,人们要照容,只能依靠平静的水面。《尚书·酒诰》:“人无以水鉴,应於民鉴。”可见以水为鉴的古代生活习惯。鉴、镜为古今字,甲骨文签字的写法,像人俯首在器皿边照容之形,此为鉴之本意,临水照容为鉴,盛水正容之器亦为鉴。此鉴大者口径39厘米,用以照容,大小适中,正是盛水照容之鉴。鉴佐证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发展,故在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中,具有重要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