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
《春秋 窃曲纹铜鼎》

口径26厘米,通高19.5厘米,重3750克。天水市秦州区出土。

折沿,敛口,腹部中线以下向内斜收,厚壁,双附耳,三兽蹄足,无盖。腹部上部为窃曲纹,下部为环带纹。

鼎是古代饮食器。用于烹煮或盛鱼肉以供祭祀或宴享之用。三足,两耳,有一定深度的腹腔为其基本结构。形状多为圆形,也有方形四足鼎、扁足鼎和鬲鼎等形式。青铜鼎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时期,商周时期最为盛行,一直沿用到汉、魏时期。鼎是青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,是奴隶社会中“明尊卑,别贵贱”,即权力和等级的标志。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证实,在西周时期存在者列鼎制度:天子用九鼎,诸侯用七鼎,卿大夫用五鼎,士用三鼎或一鼎。当然,随着奴隶制的瓦解,用鼎制度亦不断变化,但用鼎数量的多少始终是判定墓主人身份高低的重要标志。